张戎:慈禧时代是个很纯洁的时代

她一身华服,气势雍容,言谈不急不徐,信手拈来就是一段故事。她是张戎,以《鸿:三代中国女人的故事》畅销世界。这一回,她伏案八年,埋首史料堆中,缓缓写下慈禧──近代中国最具争议性的女人。

书籍简介 《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

坊间普遍将《慈禧:开启现代中国的皇太后》定调为翻案之作。其实,若非标榜某某主义,史书向来难脱阳刚父权的框架,而张戎真正挑战的是如何以女性的史观解读慈禧,严肃地将她正视为政治家,而非在稗官野史中捕风捉影,仅将其描述为“篡位”的坏女人。问起张戎的书写企图,她则谦虚以对:“我只是跟著史料走,先阅读史料,再从中塑造人物。”二○○七年,她萌发撰写慈禧的念头,但动笔前所知甚少,脑中的慈禧也都是那个人人喊打的形象。“不过,我总是记著两次触动的经验,一次是写《鸿》时发现,废除三寸金莲的谕旨竟然是慈禧下诏的。

面对慈禧,张戎从零开始。她翻读大量资料文献后,在脑中粗略勾勒出朦胧的形象,便著手下笔。在叙述行文中一发现逻辑的不对劲,便再回头翻找新资料,反覆推进,如滚雪球般一点一点堆出慈禧的脾性与时代的景深。然而,人性总是複杂艰难,中间可曾遇过难以解释的历史段落?张戎喝了口茶,缓缓细数:“慈禧和恭亲王奕訢的关係是最让我反覆迂迴想不通的。”一八八四年,慈禧解雇恭亲王,而后恭亲王屡次要求觐见慈禧,但她坚持不见,且有十年之久。“十年哪!当时我曾揣想,是不是他们俩有某种感情,才会如此绝决?后来理解到,更合乎情理的解读应该是,慈禧罢免恭亲王的方式是一个对付政变的姿态。如此方式比较像对待敌人,而不是共事了二十二年的伙伴或朋友。也许,如此绝决是因为她再也不好意思见恭亲王。更重要的是,并没有任何史料证明他们俩人有亲密关係的可能。”显然,历史从来不只是统计数字或文献堆叠,写人立传本质上就是探察人性的工作,“历史对我来说,就是用客观资料写主观解读,文献并没有告诉你谈话的人当时到底在想什麽。所以,所有叙述都必须有很强的逻辑性。”

此书在西方出版后,儘管畅销,严肃的评论倒不多。张戎认为,大概是因为西方世界对慈禧的认识并不多。《富强之路:从慈禧开始的长征》的作者夏准(Orville Schell)曾在《纽约时报》发表书评,给予此书正面的评价。“她使用了大量新的中文史料,为重新评估慈禧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虽然对于慈禧的那个历史时代,坊间已经有大量的历史记载、日记和文献形式的中文出版物,但是英文的研究则不多。此前没有人使用两种语言的详实资料,因此对慈禧统治时期缺乏真正权威的阐述。”有趣的是,夏准的《富强之路》与本书抱持相近的主张,推翻慈禧被污名化的陈旧形象,认为她开启了寻求“富强”的现代之路。提及慈禧时代的“现代化”,张戎认为:“慈禧时代的现代化所带来的,比较是早期现代化的美好愿景,解除贫困,给予人们自由,在我看来,那是个很纯洁的时代。”

半生专注于历史书写的张戎,总让人忘了她还有个语言学博士的专业,问起语言学与历史写作的关係,她爽朗大笑:“我几乎将语言学忘得差不多了!当初会念语言学只因为拿到了约克大学的奖学金,我真正的兴趣还是历史。”学习新语言倒成了她写作之外的嗜好,为了脱离朝思暮想的写作状态,她正在学习义大利文。对张戎而言,书写历史是寻宝,是探险,“我比较像考古学者,去伪存真,掏洗真相。”

本页共7段,1413个字符,4118 Byte(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