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西方生活故事。
内容精解: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沙丁鱼只有在活鱼时才鲜嫩可口,但由于沙丁鱼不爱动,捕上来不久就会死去。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渔民误将一条鲶鱼掉进了装沙丁鱼的鱼舱,当他回到岸边打开船舱时惊奇地发现,以前都会死的沙丁鱼居然都活蹦乱跳。渔夫马上发现,这是先前掉进去的鲶鱼的功劳。沙丁鱼要想躲过“被吃”的噩运,就必须在鱼槽内拼命不停地游动,最终大部分沙丁鱼都能活着返港。
这就是管理学界有名的鲶鱼效应,用来比喻在企业中通过引进外来优秀人才增加内部人才竞争程度,从而促进企业内部血液循环良性发展。
应用要诀: 只有竞争才能生存,管理者要给员工施加竞争压力,从外部引进人才让内部员工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理,达到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活力来源于竞争,来自于压力和挑战。
在我们周围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比如:你坐公共汽车,司机开车很慢,你正着急时后面又来了一辆车,这时你所在车的这个司机就会加快速度甩掉后面的车;学生做作业,一个学生一边玩一边做,不着急,当老师说别的同学都快做完了,那个学生就有了紧迫感,就会专心致志地做作业了;赛跑,如果没有后面选手的追赶,处于领先位置的选手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动力拼命奔跑,也不能有一次又一次的世界纪录被打破,等等,这些都是“鲶鱼效应”的反映。
一个人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事物,他就永远不会进步;一个企业没有竞争对手,就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不走创新之路,不仅不能发展,还会被市场所淘汰,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鲶鱼效应对于“渔夫”来说,在于激励手段的应用。渔夫采用鲶鱼来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需要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
管理者不仅要掌握管理的常识,而且还要求管理者在自身素质和修养方面有一番作为,这样才能够领导好鲶鱼型人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够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因此,企业管理在强调科学化的同时应更加人性化,以保证管理目标的实现。
老鹰是所有鸟类中最强壮的种族,根据动物学家所做的研究,这可能与老鹰的喂食习惯有关。
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所以猎捕回来的食物一次只能喂食一只小鹰。老鹰的喂食方式并不是依平等的原则,而是哪一只小鹰抢得凶就给谁吃,在此情况下,瘦弱的小鹰吃不到食物都死了,最凶狠的存活下来,如此代代相传,老鹰一族愈来愈强壮。
这是一个适者生存的故事,它告诉我们“公平”不能成为组织中的公认原则。组织若无适当的淘汰制度,常会因小仁小义而耽误了进化,在竞争的环境中将会遭到自然淘汰。
竞争可以使一家半死不活的企业起死回生,竞争是企业生命的活力,没有竞争企业就无法立足于现代社会。当然,能否将竞争机制引入你的企业之中,就看你是否是一位合格的上司。领导的艺术就在于发挥智慧、开动脑筋,努力使员工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许多企业基本上由以下三种人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干才,约占20%;二是以公司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约占60%;三是东游西荡、拖企业后腿的蠢材或废材,约占20%。如何使第三种人减少,使第一、第二种人增加呢?
一位大老板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要使你的员工超额完成工作,你就必须激起他们的竞争欲望和超越他人的欲望,这是条永恒的真理。”
火石轮胎及橡胶公司的创始人哈维·怀尔史东说:“我发现,光用薪水是留不住好员工的。我认为,是工作本身的竞争……”如果想让你的员工活跃起来并改变那种拖拖拉拉的办事效率,就应该精兵简政,大刀阔斧地削减你的员工,在竞争中淘汰那些低效率的员工。这种削减会使在职的员工感到就业的压力,增强他们的危机意识,让他们明白:天底下没有金饭碗、铁饭碗,你们随时都有被炒掉的危险。你要设法使每一个员工都兢兢业业地去工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员工如果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员工没有前途,这样的公司也会没有前途。因此,管理者必须从上任那天起,让所有员工知道,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同时给他们施加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原理。
美国某地区为保护森林中的羊群把所有的狼都杀光了,结果出乎意料的是羊群却逐年减少。原来,没有了狼之后,这些羊群很少奔跑,对疾病的抵御能力极差,同时大量羊群的繁殖使它们没有足够的食物。考虑到这种情况,当地民众又从外地引入了狼群,最后这些羊群又恢复了生机。
这一小小的事例说明,没有危机感就没有活力,这样最终会导致自我毁灭。对一个团体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压力那么个人就会缺乏动力。我们可以想象在“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谁都不想吃亏,所以就没有人愿意去多干;但以后多干多得,不干就什么也没有,这下谁不努力去干好呢?关键就是生存的压力使人去奋发前进。
随着竞争的激烈,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被“狼”吃掉。领导可以利用下属的这些心理,从外部招
纳有能力的人进来,让他们去抢旧部属的饭碗。面对竞争的压力,旧部属们也就不得下放低姿势,努力去提高自己的技能以做好自己的工作。运用这一办法,领导便可达到自动激励人的目的。
日本三泽公司的总经理三泽千代对这一激励人的艺术深有体会。
三泽认为,一个公司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少了新鲜感和活力,容易产生惰性,找些外来的人加入公司制造紧张气氛,企业自然就会生机勃勃。于是,三泽公司每年都要从外部“中途聘用”一些精干利索、思维敏捷、年龄在25~35岁的职员,甚至还聘请常务董事一级的大人物,让公司上下的职员都感受到压力。这一措施使企业内部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活力,同时,员工的能力都普通提高了。
“引狼入室”的主要目的是让下属都有一种生存的压力,从而努力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把工作干好。不过,在引进外部人才时领导也必须注意:首先,这些人才必须少而精,精才能达到实际的效果,不然对内部人员构不成压力;其次,因为下属长期为你工作,心中有一种功臣的感觉,如果引进人员过多则会使下属认为领导喜新厌旧、让外人来夺自家人的饭碗,就会导致现有员工愤然出走,也就达不到激励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