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克定理: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

提出者: 美国庄臣公司总经理詹姆士·波克。

内容精解: 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就不要忙于作决定。只有在争辩中,才可能诞生最好的主意和最好的决定。

应用要诀: 无磨擦便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管理者在进行决策时一定要集思广益,鼓励大家提出反对意见和不同看法,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

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无摩擦无磨合,有争论才有高论,如果不愿参与组织中的争论,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重要的事情。

南山集团是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一处村企合一的大型国家级企业集团,改革开放前只有260户、800人,人均不到一亩薄地。到目前,已经拥有总资产150多亿元,村民6700人,员工3.6万名,企业40多处,涉及毛纺、铝业、电力、旅游、教育等十几种产业,在全国乡镇企业500强中位居前列。

说起南山集团的成功,离不开两大法宝:一是批评,二是争论。领导班子成员、厂长经理,每天早晨集中到集团办公室开碰头会,汇报工作不准表扬自己,更不准赞扬领导,只讲问题、讲办法,领导深度概括只批评、不表扬。南山最怕的不是批评,而

是宣传表扬。南山集团董事长宋作文有句名言:“一边跑一边喊的人跑不快”“不该你得的荣誉你得了,很危险”。南山的争论,是民主决策的过程。凡重大问题,党委成员必须调研、讨论、集体决策,尤其是涉及项目、投资等发展大计,班子成员往往争论得面红耳赤,用他们的话说都是“吵”出来的,不“吵”透了不罢休。最后提请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宋作文做事果敢,但从不盲目地一锤定音,他说:“争论出真知,争论少失误。”

有效的争论对于组织来说具有许多积极意义。当人们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并为之争论时,组织本身就变得更加健康。意见分歧会让人们对不同的选择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更好的决定和方向。彼得·布劳克在《授权经理人:工作中的建设性政治技巧》一书中指出:如果你不愿参与机构中的政治与争论,你永远也无法在工作中实现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要是这样就太悲哀了。

但是,争论总是令人不安,一场拙劣的争论更会使许多人受到伤害,因此,学会如何提出观点并参与有意义的争论是成功工作和生活的关键。这里有几点建议:

(1)创造健康争论的工作环境。培养一种鼓励不同意见的组织文化或环境。使不同意见成为意料之中的事,让人们倾向于关注与之不同的经验而非相似的观点和目标。

(2)奖励、承认并感谢那些愿意表明和捍卫自己观点的人。组织内建立相应的认可制度、奖金制度、工资和福利体系以及绩效管理过程,奖励那些愿意表明或捍卫自己观点的人。

(3)让人们以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培训员工,使员工掌握进行良性、积极争论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5)注意争论解决,把握争论方向。

(6)聘用有能力并愿意解决问题的人。

不要畏惧下属的顶撞

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徒。这就是告诉我们,待人处事太苛薄了,结果人缘难处。作为朋友,你就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和衡量所有的人,不能责备别人的“另类”。面对下属的顶撞,管理者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必须强调一点,异己的存在可以促使你在决策时格外谨慎,力求科学严谨,以免被异己找出破绽、发现纰漏。同时可以避免你无意识地发生错误,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可以说,下属的顶撞就是竞争对手的存在,就是监督者的存在,他可以促使双方更加勤勉。

美国前海军司令麦肯锡去看望陆军司令马歇尔时说:“我的海军一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勇敢的部队,希望你的陆军也一样。”马歇尔不肯示弱,说:“我的陆军也是最勇敢的。”麦肯锡问他有没有办法证实一下。“有!”马歇尔满怀信心地说。他随便叫住一个士兵,命令道:“你给我过去,用身体去撞那辆开动的坦克。”“你疯了?”士兵大叫,“我才不那么傻呢!”此时,在这种关乎自己的面子和威望的非常时刻,自己的下属公然顶撞自己,领导一般都会勃然大怒。然而,马歇尔没有这样做,他笑了笑,然后满意地对麦肯锡说:“看见了吧,只有最勇敢的士兵才会这样同将军说话。”马歇尔把士兵公然顶撞自己的行为视为勇敢的举动,这正是大将军的气魄与胸怀!这就是成大事者的独特认识。试想一下,假如马歇尔将军视那个士兵为异己,并且一味地去扼杀,他必定会置士兵于死地。最终,他不仅失去了一个士兵,而且损害了自己的威望,挫伤了所有士兵的勇气。

不要排斥与下属的合作

与人合作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磨合常常令人身心疲惫。有人甚至深有体会地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管理中花去的成本始终是最高的。一般来说,作为员工不外乎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是分析型。这种员工是完美主义者,做事力求正确,但完美倾向也会导致墨守成规、优柔寡断。分析型的人喜欢独立行事,不愿意与人合作。尽管他们性情孤傲,患难之中却最见其忠诚。

二是温和型。他们常常喜欢与人共事,淡漠权势,精于鼓励别人拓展思路,善于看到别人的贡献。由于对别人的意见能坦诚以待,他们能从被其他团队成员否决的意见中发现价值。温和型的人常常为团队默默耕耘,往往成为团队中无名的幕后英雄。一般说来,温和型的人能在一个发展稳定的、架构清晰的公司中表现出色。一旦他们的角色界定、方向明确,他们就会坚定不移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三是推动型。他们注重结果,最务实,并常常引以为自豪。他们喜欢确定高远却很实际的目标,然后付诸实施。他们极其独立,喜欢自己制定目标,不愿别人插手。他们善于决断,看重眼前实际,具有随机应变的本事。但有时太好动,因仓促行事而走弯路。无论表达意见还是提出要求,推动型的人都很直率。

四是表现型。这种员工好出风头,喜欢惹人注目,是天生的焦点人物。他们活力十足,总喜欢忙个不停。他们偶尔也会显露某种疲态,这往往是因为失去了别人刺激的结果。表现型的员工容易冲动,常常在工作场所给自己或别人惹出一些麻烦。他们喜欢随机做事,没有制定计划的习惯,不善于进行时间管理。他们善抓大局,喜欢把细节留给别人去做。

对于管理者来说,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争辩不等于争强好胜

争辩可以激发思想的火花,可以产生有益的意见。但是争辩要掌握好火候,要有理性地争辩,避免言辞过火的争辩。过于激烈的争辩,不仅不会使以双方达成共识,反而会损伤双方的和气,将事情引向不良的一面。

当你将要陷入顶撞式的辩论漩涡里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漩涡,避免争论。你不可能指望仅仅以摇唇鼓舌的口头之争,来改变对方已有的思想和成见。把细枝末节的小事当作天大的原则问题来加以辩论,是因为我们坚持成见的缘故。只要你争胜好斗,喋喋不休,坚持争论到最后一句话,就可以体验到辩论的“胜利”,可是,这种胜利不过是廉价、空洞的虚荣心的产物,它的结果是引发一个人的怨恨。

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争辩,如果对争辩不加控制,就会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结下芥蒂。人是有记忆的,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地处理,总会在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它。我们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过激情绪:有话好好说。这是很有道理的。争吵者往往犯三个错误:

第一,没有明确而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想法,话语含糊,不坦白。

第二,措辞激烈、专断,没有商量余地。

第三,不愿意以尊重态度聆听对方的意见。

有一个调查说明,在承认自己容易与人争吵的人中,绝大多数说自己个性太强,也就是不善于克制自己。

同事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的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不怎么样……”“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之类的语言,这必然会引起对方反感。即使是对错误的意见或事情提出看法,也切忌嘲笑。幽默的语言能使人在笑声中思考,而嘲笑他人则包含着恶意,这是很伤人的。真诚、坦白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让人觉得你是希望合作而不是在挑人的毛病,同时,要学会听,耐心、留神地听对方的意见,从中发现合理的成分并及时给予赞扬。这不仅能使对方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也给自己带来思考的机会。如果双方个性修养、思想水平及文化修养都比较高的话,做到这些并非难事。

浪费口舌做无谓的辩解,是最无意义的,这只会促使矛盾更加激烈,甚至弄得两败俱伤。对一些不值得争论的意见,不妨用谅解的胸怀看待它。或者对当时不能理解的争议暂且放下,过一段时间再来重新看它,也许会另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