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布森法则:懂得选择,学会放弃

提出者: 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

内容精解: 1631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从事马匹生意。他承诺:凡是买或租我的马的,只要开个价就可以在马圈中任意挑选,但必须是能牵出圈门的马,牵不出去的不行。很显然,这是一个圈套,因为马圈的门很小,大马、肥马、好马根本就出不去,只有那些小马、瘦马、赖马才出得去。“霍布森选择”其实就等于告诉顾客不能挑选。后来,管理学家西蒙把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所谓“选择”讥讽为霍布森选择法则。

应用要诀: 没有选择不好,但太多选择也不好。要对面前的机会进行筛选,去掉不符合条件的选择。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善于决断,果断选择。

你的选择,你的人生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你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决定了你享有什么样的人生。有的人可以永远做自己生活的主人,有的却永远地成了自己生活的奴隶。希望、绝望,可爱、可恨,积极、消极,自信、自卑……这所有的一切,都统统归结于你自己的选择。

成功也是可以选择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有一个明确而切实的目标。

尤尔加在底特律生活了一段时间以后搬到了新奥尔良。他在底特律时只是一个铅管匠,努力了好多年也没有发展起自己的事业,原因是缺乏资金。刚搬到新奥尔良的时候,他带着老婆、三个孩子和120元钱,那是他全部的家当和资产。搬来后的第一天,他找了八家铅管公司,可是没有人愿意雇佣他,那些人只是告诉他人手已经够了。

无奈,第二天他跳上了一辆公共汽车,走过了一条长长的、繁忙的大街。那条街上有几家快餐店,他记下了窗口上张贴征聘店员广告的店名。走到路尽头时,他跳上了另一辆返回家的车,一路上去了四家快餐店,可是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后,总算第五家的经理对他有点兴趣。他向那个经理保证,他工作勤奋,而且做人诚实。那个经理告诉他薪水相当低,但他告诉经理待遇不成问题,他会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

他的工作一直做得都很努力,结果在六个星期之内他成了那家快餐店的营业部经理。在那期间,他结识了不少顾客,根据他们的要求他改善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九个月后,这家快餐店的老板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原来这个老板除了经营餐饮业之外,还有别的投资项目,尤其是在房地产方面也搞得不错。这个老板看他的能力很强,也很敬业,就想派他去一座有90户的大厦当助理经理。

他当时就愣住了,然后告诉老板他只当过铅管匠,对管理大厦一无所知。老板笑着对他说:“我查过你在快餐店的记录,利润增加了83%。管理大厦与管理快餐店的道理是一样的——乐于助人、推行计划和委派。我想你一定能让大厦保持客满,准时收到房租,而且保养良好。”

结果他接受了那个工作——工资是他在快餐店时的三倍,还有一间漂亮的公寓。两年后,他已经升为了高级经理,不久以后,他就有足够的钱来开创他自己的事业——创办一家大规模的铅管企业。

尤尔加选择了一份很少人愿意去做的工作,但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所以,人的一生从哪里开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是要到哪里去。即使你选择了最不起眼的工作,如果你能让自己的目标明确起来,那你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不平凡的事业做出充分的准备,就能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没有余地的选择,等于没选择

巴黎有位商人欠了一位高利贷债主一笔巨款。那个又老又丑的债主看上商人青春美丽的女儿,便要求商人用女儿来抵债。商人和女儿听到这个提议都十分恐慌,狡猾伪善的高利贷债主故作仁慈,建议这件事听从上天安排。

高利贷债主说,他将在空钱袋里放人一颗黑石子和一颗白石子,然后让商人女儿伸手摸出其一。如果她拿到是黑石子,她就要成为他的妻子,商人的债务也不用还了;如果她拣中的是白石子,她不但可以回到父亲身边,债务也一笔勾销。但是,假如她拒绝探手一试,她父亲就要入狱。虽然是不情愿,商人的女儿还是答应试一试。当时,他们正在花园中铺满石子的小径上,协议之后,高利贷的债主随即弯腰拾起两颗小石子放入袋中。

敏锐的少女突然察觉:两颗小石子竟然全是黑的!但她一言不发,冷静地伸手探入袋中,漫不经心似的,眼睛看着别处,摸出一颗石子。突然,手一松,石子便顺势滚落路上的石子堆里,分辨不出是哪一颗了。“噢!看我笨手笨脚的,”女孩呼道,“不过,没关系,现在只需看看袋子里剩下的这颗石子是什么颜色,就可以知道我刚才选的那一颗是黑是白了。”

到此,我们都知道袋子剩下的石子一定是黑的。恶债主既然不能承认自己的诡诈,也就只好承认她选中的是白石子。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为任何好与坏、优与劣都是在对比选择中产生的,只有拟定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方案对比选择、判断,才有可能做到合理。

一个人在进行判断、决策的时候,必须在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研究、决定取舍。倘若只有一个方案就无法对比,也就难以辨认其优劣。因此,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等于扼杀创造。

何时二选一,何时三选一

《艺文类聚》中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齐国有个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的意见,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以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个故事中的选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成立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时,选择吃鱼,那么就不能吃熊掌,这就是选择的机会成本。与之类似,在阳光明媚的午后,你好不容易处理完公司的财务报告,喝杯下午茶休息一下时,来点甜点怎么样,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

“豆沙糕还是巧克力薄饼”类似于“鱼与熊掌”,这种选择实际上也是一种机会成本的考虑。如果你喜欢吃豆沙糕,但你也喜欢吃巧克力薄饼,在两者之间选择,接受豆沙糕的机会成本是放弃巧克力薄饼。吃豆沙糕的收益是5,那么吃巧克力薄饼的收益是10。这样,吃豆沙糕的经济利润是负的,所以选择吃巧克力薄饼而放弃豆沙糕。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机会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进行衡量的。比如,要在某块土地上发展养殖业,在建立养兔场还是养鸡场之间进行选择,由于二者只能选择其一,如果选择养兔就不能养鸡,那么养兔的机会成本就是放弃养鸡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根据对市场的预期大体计算出机会成本的数额,从而做出选择。有些机会成本是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它们涉及人们的情感、观念等。

机会成本广泛存在于生活当中。一个有着多种兴趣的人在上大学时,会面临选择专业的难题;辛苦了五天,到了双休日,是出去郊游还是在家看电视剧;面对同一时间的面试机会,选择了一家单位就不能去另一家单位……对于个人而言,机会成本往往是我们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而且常常比我们预想中的还多。

人生面临的选择何其多,人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选择。比如,是继续工作还是先去吃饭;是在这家商店买衣服还是在那家商店买衣服;是买红色的衣服还是黄色的衣服;心中有个秘密是告诉朋友还是不告诉朋友,如果告诉又告诉哪些朋友……这些选择在生活中很常见,不过似乎并不重大,所以大家轻松地做出了选择,也不会慎重考虑。

机会成本越高,选择越困难,因为在心底,我们不愿放弃任何有益的选择。但是,我们有时必须“二选一”,有时必须“三选一”,在这时机会成本的考量显得尤为重要。

放弃换取更多收获

上帝在关上一扇窗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或者打开一扇门。所以,不要害怕失去,失去的同时你可能会得到更多。在选择中要懂得放弃,只有放弃了错误才能走向正确。比尔·盖茨曾说过:“人生是一场大火,我们每个人唯一可做的,就是从这场大火中多抢一点东西出来。”在火中抢东西,没有多少时间供我们考虑,只可能挑最重要的拿,而放弃那些相比之下次要的东西。

我们不可能每个机会都去尝试,也不可能每个领域都获得成功。放弃自己不擅长的,放弃没有结果的尝试,放弃过多的欲望,放弃错误的坚持,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位敢于放弃、懂得适时放弃的精明人。他领导松下集团走过了风风雨雨,创下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很多世界性的大公司都纷纷投入到大型电子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中,以为这种高新科技会带来新的收益奇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也不例外地投入其中。可是1964年,在松下已经花费了5年时间、投入了高达10亿日元的研究开发资金,研发很快要进入最后阶段的时候,松下公司突然决定全盘放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这是松下幸之助的决定。他考虑到大型计算机的市场竞争太激烈,如果一招不慎,很可能使整个公司陷入危机。到那时再撤退,可能为时已晚。还是趁没有陷入泥潭前,先拔出脚为好。结果,事实证明松下幸之助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之后的市场正是像松下预测的那样,而西门子、RCA等这种世界性的公司也陆续放弃了大型计算机的生产。

松下幸之助的成功,当然与他非凡的预测力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他懂得适时放弃。做决策靠的就是果断,知道这条路是错的,就立即掉转头到正确的路上去,不要为过去的付出斤斤计较。在错误的路上走得越远,只能失去得更多。在生活中,在工作上,我们随时都面临着选择、下决心、做决定。有选择就会有放弃,决定就表示着已经为了某物而放弃另一物。不会放弃,就无法收获。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没有结果的尝试、错误的观念、执迷的投入、没有收获的奋斗,都应该适时地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