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者: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前董事长约翰·史密斯。
内容精解: 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你就加入到他们之中去。
应用要诀: 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无论是合作还是竞争,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即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
现代市场,强调竞争者积极争取多层次、跨领域的战略合作,共享资源,集成要素优势,实现双赢或共赢的。企业间的竞争不再是你死我活,而是你活我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共同发展。
在一个小区旁边的一条巷子里,曾经有一家生意很火的公司,最兴旺时占了半条街的门市房。后来生意逐渐衰落,公司为了节约开支只好出租部分房子。
有俩兄弟最先来这里租房,办起了一家茶餐厅,生意非常火爆。于是,许多茶餐厅全都聚到这条巷子里来了。这条街越来越热闹,很快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一条街”。
看到来租房的人生意这么好,出租房屋的公司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公司收回了所有出租的门市房,撵走了所有曾经在这里经营的商户,把他们的店铺改头换面自己经营起饮食生意来。但出人意料的是,仅过了一个月这条巷子又冷清了起来,很多这条街上的常客慢慢地不再来光顾了。公司的效益越来越差,收入还没有租房时的收入高。
公司的老板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去请教一位企业管理方面的专家。专家了解了情况后,微笑着问他:“如果你要去吃饭,你会选择到一个只有一家餐馆的街上去,还是到一个有几十家餐馆的街上去?”
老板回答说:“当然哪里餐馆多我就去哪里了,给自己多留点选择机会嘛!”
专家听了,又微微一笑:“你的公司垄断了那条小巷上的茶餐厅生意,这跟一条街上只有一家茶餐厅有什么不同呢?”老板恍然大悟。回去后,他减少了公司的店铺数量,又将部分门市房出租。不久,这条巷子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没有竞争对手,就等于消费者只能选择一家公司的产品,那么消费者很快就会厌烦这种单调的形式,转而找其他的替代品来。如果把对手全部消灭,看似垄断了全部市场,实则丢失了所有的客户。
企业之间既要有竞争,也要有合作。通过合作,企业得到了发展,因此也就获得了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机会。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又让企业可以更快速地发展并壮大。
20多年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注册的微软公司还几乎无人知晓。通过研制一些办公软件并投入市场,微软公司开始为一些圈内人知道。但与当时的电脑业大亨IBM相比,微软简直不值一提。但是,比尔·盖茨有雄心把自己的公司发展成如IBM一般的大公司。在当时,人们都认为只有发展电脑硬件才会赚钱。但比尔·盖茨认为,个人计算机将是未来电脑的发展主方向,而为它服务的系统软件也将越来越重要。于是,他组织人员日夜奋战,开发研制新型的系统软件。不久,他听说帕特森的西雅图计算机产品公司已经研制出一种被称为QDOS的操作系统。微软马上决定以合适价格买下其使用权和全部的所有权。之后,盖茨组织自己的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终于研制出了自己的操作系统——MS-DOS系统。在当时,微软公司力小利薄,根本无法完成自己的抱负向社会推出这项产品。这时,比尔·盖茨想到了IBM。
双方合作的基础首先是对双方都有价值,而且是对方急切需要的一种价值。因此,合作的实质就成了“你为我用,我为你用”。在当时,IBM想向个人计算机方向发展,但它必须有合作伙伴。IBM虽然十分强大,但要完成此项开发,软件上仍需合作。恰好,微软公司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小有名气和成果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这样,二者一拍即合。
在与比尔·盖茨会面前,IBM让他签署了一项保证不向IBM谈任何机密的协议。IBM经常采用这种办法从法律上保护自己。这样,IBM今后即使从客户的设想和信息中赚钱,客户也难以起诉。但是,从这例行公事中,盖茨立即明白IBM是很认真地和他们商量合作事宜的,因为如果IBM不想和他谈正经事的话,就不会拟协议。他兴奋地对同伴说道:“伙计们,机会来了。”不过直到和IBM第二次见面后,盖茨才意识到,IBM准备插手个人计算机领域。当时,盖茨只是明白能与IBM合作相当不错,如能说服其使用微软软件就更好。于是,盖茨对与IBM合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合同的第一项定货是操作系统。要完成IBM与微软的合作项目时间紧迫,软件的成品须在1981年3月底以前设计完成。比尔·盖茨带领自己的伙计们,向IBM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不久,IBMPC研制成功了,微软DOS也因之而成为行业的惟一标准。自此,由于IBMPC销量日增,MS-DOS的影响也与日俱增,为其开发的应用软件也越来越多,从而更加巩固了其基础地位。微软最终成了最大的赢家。
通过与电脑业巨人IBM的成功合作,微软挖到了自己至关重要的一桶金,正是这桶金成就了微软后来的辉煌。微软与IBM的合作诠释了弱者通过与强者合作走上成功之路的道理。而微软与SUN公司之间的合作,则向我们展示了强强合作的一种双赢结局。
2004年4月2日,微软首席执行官斯蒂夫·巴尔默和SUN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主席斯科特·麦克利尼尔向全世界宣布:“微软和SUN将为产业合作新框架的设置达成一个十年协议。”当人们看到两个巨人也是一对冤家亲密地坐在了一起,就知道合作已经可以突破很多界限。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多年中,微软与SUN之间从市场竞争、技术产品的竞争到两个总裁之间的口水战,明争暗斗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现在双方合作了,巴尔默与麦克利尼尔亲密的样子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对今天的IT界来说,没有谁是不能合作的,也没有什么事是不能通过合作来达成的。微软与SUN公司的合作向我们说明了这一点。
如果你想开创一份事业,而你身边的好朋友正好也有相同的想法,这时,你们是否会一拍即合呢?
好朋友的诱惑在于朋友之间的那种心心相通,在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于“两肋插刀”的气魄。有这么多诱人的因素摆在面前,仿佛只要有了好朋友,一切问题就解决了。好朋友可能是同学、战友、打小一起和泥长大的玩伴,互相之间没有利害冲突,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东道西,聊天喝酒。更难得的是好朋友彼此知根知底,没有面对陌生人的种种不便。
正因为如此,一般人在开创或拓展自己的事业时,总是想找好朋友一起做。
按理说,当你和好朋友走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事业一起努力,大家一起赚钱,这是一桩好事。但这里面有一个谁领导谁的问题。兄弟之间还可以有一个大哥,但好朋友之间就难分彼此了。平时觉得意气相投,直来直去惯了,可工作就不能这样了。总得有个人说话更有分量一些,但一个人一个想法,一个人一套思路,憋在心里日久天长就会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最后好说好散还好,就怕弄得钱没赚到反倒丢了朋友。
让朋友们甘于平庸,千万不能指望有什么奇迹发生。但是,假如你非要与朋友共事,并且坚信不会造成任何有损于友谊的不良后果,那也可以,但你必须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承受失败。说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友谊可谓轰轰烈烈,千古流芳,但他们共事的结果是什么呢?一事无成而已。这里面更可怕的潜台词是刘备太倚重两个兄弟,结果诸葛亮对关、张二位就纵容了。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按军纪关羽该斩,但看在刘备的面子上,这事连提也不能提,耽误了多大的事啊。
一个人有好朋友多半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成就一番事业。而古今中外能够有所作为的人恰恰是那些不指望朋友的人。同样是三国,曹操一代奸雄,秉性多疑,没有一个朋友,但偏偏是他打下基业,别人只能望其项背,自叹弗如。结论是:好朋友并不意味好伙伴。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听起来觉得没有道理,细想起来有点理由。
我们从儿时就交朋友,那时称为“小朋友”,为什么能够成为“小朋友”?就是我带他玩,他也带我玩,他把好吃的给我吃,我也把好吃的给他吃,他把他的小刀或铅笔借给我用,我也把我的东西借给他。虽然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有利益关系,但已经就是一种互惠互利的利益关系了。等到我们长大成人了,各干各的事,不在一起了,或者我是农民、他是干部,我们在利益关系上已经不存在了,或者很少,我们是否还是朋友呢?后来进中学、大学,我们也有许多朋友,毕业后各奔东西了,甚至有比朋友更深一筹的恋人都劳燕分飞了,那时结识的朋友也随着时间与距离而渐渐淡化了,只能说我们曾经是同学,再见时也就那么一会儿的热烈,握个手、吃顿饭,寒暄几句而已。
夫妻算不算朋友?子女算不算朋友?兄弟算不算朋友?应该说算吧,因为不仅有利益关系,还有血缘关系。但怎么还有夫妻、父子、兄弟反目的呢?究其原因就在利益上。兄弟间为了争夺遗产,父母不作为,儿子不努力,或某方过分伤害了对方的利益,都会成为反目的理由。有的人为了一己私利,认贼作父,甚至出卖朋友。如果你交上这样的朋友就是一辈子的遗憾!看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的确有一定的道理。
那么,这个世界上是否就没有朋友了?有的都是利益关系的临时组合吗?实际上,朋友还是有的,朋友也不可能一点都不谈利益。
与朋友相处,在利益上无非是冲突和一致两个可选项。至于选哪一个,则要看你对朋友的态度了。
朋友之间多少都会面对利益的冲突,利益冲突往往可以显现一个人的本性。在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商人用较少的利益换取一个好朋友是值得的;同样,用较大的利益放弃一个不合适的朋友也是合适的。
只有相同的利益,才能使双方的友谊持久。因此,我们要尽量化解与朋友利益上的冲突,使自己和朋友有着共同的利益。真正的朋友在利益上看得是很淡的。所谓“管鲍分金”“伯牙摔琴”的故事,一是说朋友要是知音能互相理解,二是说朋友要互相谦让,不因小利动摇大的理想。一个人首先带着个人利益的目的去交朋友,想必是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的。朋友是奉献,不是索取;朋友是谦让,不是专横;朋友是仁慈,不是仇恨;朋友是雪里送炭,不是锦上添花;朋友是春花秋月,是和风,是润物细无声的雨露,是和煦的阳光。
在生意场上,制造商和经销商之间在买卖交易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有某种程度的厉害冲突。如果能够换个角度,以理念相结合,就算生意形态转变了,仍然可以换个方式彼此扶持。
一位多年前赴美国留学的华人,毕业后留在美国自己创业。他以连锁经营的方式一连开了好几家销售电脑的商店,由于坚持服务至上,很快打开了当地的市场,生意做得很好。
几年后,他回到中国探亲。朋友向他请教经验,他说:“我已经不做传统的电脑销售生意了。”朋友感到有些惊讶!随着他的解释才了解,由于网络的兴起引发销售的革命,许多传统的电脑销售店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朋友便随之关心他如何转型,找到新的出路。
“现在,电脑由制造商自己在网上按照客户的要求销售,一般的零售店很少有生意做。只有配合大趋势转型了,很多零售店都由销售变成了提供服务及维修的单位。他们与制造商之间的生意关系反而比从前更加密切。以前制造商给什么产品,我就得卖什么。现在不能再用这种模式合作了,制造商需要我们更懂得他的产品,甚至使用者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必须清楚地告诉我们。”
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如果理念不合必须散伙,也应该给对方留点后路。这无论是从做生意的角度还是从做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必须的。
你必须懂得过河不拆桥的道理。把桥留着,不仅是给别人留了一条过河的路,也是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所以,过河不但不能拆桥,还要记得造新桥,让彼此在你来我往中永远有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