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是如何练成的

谈起从小到大都被人称作“神童”的外孙,一手将他带大的外公龚仁胜在骄傲之余也非常笃定地说:“并不是因为孩子智商有多高,而是因为科学的早期教育。我们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有意地教育和引导,所学的一切都从生活中来。而且,我们从来都把他当成同龄的朋友,从没觉得哪些知识是不适合他这个年龄段而不能教的。”

并没有太多早教经验的龚仁胜,从龚民还是几个月的襁褓婴儿时就开始锻炼他伸展手指来数数,“从1数到5,再从5数回来,孩子1岁就会了。”从那时起,他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于是干脆打破常规和局限,在龚民1岁时就将萝卜、青菜放在他面前,并将对应的汉字给他认。“小孩很小时要用具体形象思维去刺激他,这样就记得牢。”

龚仁胜那时即将退休,比较清闲,每天却“早出晚归”地带着龚民去探索大千世界,早上8点就出去玩了,常常玩一整天到下午6时才回家。“吃油条的时候,我掰开两根,告诉他这就是二分之一,是一半的意思;吃橘子的时候我掰成几瓣,每吃掉一瓣就是几分之一。一两次后,他就懂得分数的概念了。”这是龚仁胜最得心应手的方式。孩子爱看花花绿绿的挂历,他就告诉龚民这是1号、2号、3号,数字、汉字、年月日的概念都是这么学来的;孩子爱去沙滩玩沙,龚仁胜就让他在沙地上胡写乱画,顺手教教写字,两岁的小龚民竟然就在长江边的沙滩上练成了双手写字。“我们在公共汽车上玩,也去码头墩子上打水漂,我抱着他和老朋友玩纸牌、下象棋、打麻将,让他从麻将牌中认识了不少汉字。其实我的教育就是这样,大人做什么,孩子就学着做什么。孩子都喜欢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情,只要顺着他的兴趣,碰上了就教,不要阻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