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节:迟早要回来一趟(1)

作者:谢育涛

求学之路

十年寒窗其实是弹指一挥间,现在想起来已经模糊不清了。

很多人会好奇地问我是不是跳了很多次级才上了科大少年班的,其实我没有跳过一次,只是越级了而已。我的履历上没有小学一年级的记录,因为小时候在农村,上一年级的堂姐边上学边带我玩,于是我把一年级也顺带上完了;我的履历上也没有高三的记录,因为当时我所在的湖北省潜江中学给高二年级办了个集中突击班,我因此提前一年参加了高考并幸运地通过了中科大的录取线,所以一共节省了两年就上了大学。

大学生活实在是丰富多彩。在那里,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不用藏到课桌底下偷看了;终于可以因为酷爱打篮球而直到夕阳西下还一人人留在操场猛投篮;终于可以彻夜观看世界杯足球赛而不惜错过了第二天的课程。也正因为上了大学,我放弃了高中时对空间物理的爱好而转投了计算机软件的怀抱,也曾经非常‘不小心’黑入系里的电脑系统导致其崩溃而得到系主任的特别“ 照顾”。除此之外,我们和所有的学生一样熄灯不闭嘴夜谈到开始说梦话,到毕业的时候也是和几个死党依依不舍挥泪而别……当然, 学习还是高于一切,五年后我又幸运地免试进入中科院软件所攻读硕士学位,三年后顺利毕业。在1996年的夏季,我当时面临着毕业后的几个选择,包括出国读博和留下来开公司,现在想想也许当时就留在国内也不错的。“有机会还是出去看看吧”,父亲这么告诉我。 我权衡再三,开始考托福考GRE联系学校,最后拿到且仅拿到北卡州立大学的奖学金,没有再犹豫就去了美国,继续我的求学之旅。

弃学业投微软

在北卡州立大学读博期间,我主攻的是计算机形式语言类的研究,没想到两年后却发生了一个转折。当时,我的导师要跳到纽约的一所高校去任教,他当然愿意让我跟他一起过去完成另外三年的博士学业。可是这个时候,我和妻子有了第一个孩子,家庭的负担和生活的压力明显是一个穷博士生难以承受的。巧恰,微软公司有人来我们学校进行校园宣讲并直接进行面试,由于对微软一直非常向往, 而且之前自己也有在朗讯做过一年实习生的经历,所以直接在宣讲会上投递了简历,接着就当场安排了两个人来面试我。在谈话的过程中就能感觉出微软的人是非常Smart的。面试的题目基本都是一些常规的题目,没有特别让我始料不及的内容。

一个星期后,我接到了微软的电话让我去雷德蒙总部面试。当时HR给我安排了两个组的面试,一个是Windows组,另一个是PKM (Publishing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SharePoint组的前身) 组,每个组各面一天,基本都有5个面试官。在面Windows组的时候 ,自我感觉很好,答得都很不错,对拿到这个组的offer就很有信心。而相反的是,在面PKM的时候,我却感觉很糟糕,可能是当时有道排序的问题没有最终解出来而影响了自信心。面试题型基本上是三种,或者让我直接写一段程序,或者让我改程序,或者就是给我看一段代码让我判断这主要是为了实现什么功能。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就是居然有个面试官由于受伤还拄着拐杖来给我面试。虽然最后也见到了部门经理来面我,但是总体感觉上并不满意,心里预期十有八九这个组要黄了。可是,回去等了一个多星期后,Offer的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是PKM给了我一个惊喜,而相反Windows组把我“鄙视”了。从这次面试也可以看出,面试的表现和面试的结果往往不是完全成正比的,可能把我面的非常沮丧的PKM组,在我千方百计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就一直在观察我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应该是他们更为关注的素质。这对我以后在面试其他应聘者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面试中,其实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插曲。当时,微软公司内部提倡一种文化,就是以员工自愿报名的形式,陪同来微软参加面试的应聘者共进晚餐。我还记得当时一位来自其他部门的员工Amit带我去吃了一顿非常丰盛的海鲜大餐,而且聊得也相当开心。过了若干年之后,Amit后来竟然到我所在的组SharePoint来面试,当遇到似曾相识的他的时候,寥寥几句便回想起来了当年的酒肉之交,后来他也顺利成为了我同组的同事,真的是无巧不成书。

拿到了微软Offer的同时,我也收到了离我学校非常之近的Cisco公司的拒信,心里虽然遗憾不能就近找到一份工作,但是能够去微软公司毕竟也是心之向往的。于是,在多方面的变故综合作用下,我毅然放弃了博士学业,举家迁往西雅图开始了在微软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自己的这一段人生经历真的是挺有意思的。考大学的时候,只填报了一个学校;申请出国留学的时候,只有一个学校录取了我;找工作的时候,也只有微软公司给了我offer。一路走下来,我生命中很多重要的转折点都是“华山单道”的,这些唯一的选择串连起了我人生的轨迹,也构成了一种无法抗拒的巧合。

迟早都要回来一趟

从1999年加入微软,我做了五年的软件开发工程师,打下了坚实的软件工程基础,参与了同一个产品的两个比较大版本的发布,也从事了前端和后端的项目开发,对微软的开发流程和产品周期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在后面的两年中,我调任到了SharePoint组做了两年的与搜索技术相关的软件开发,我记得当时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李航研究员经常去我们组谈技术转化方面的项目合作。五年的软件工程师生涯结束之后,我后来到了BIA(Business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后来更名为Performance Point Server)组做了两年的开发主管,带了一支十来人的工程师团队做数据分析类的开发项目。

在美国生活了五年之后,也就是2001年底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半年后,我们全家在圣诞假期回国探亲了一次,当时觉得中国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北京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展,全然辨不出它的旧貌,遥想1996年出国那会儿三环才刚刚通车,知春路附近还都是良田顷顷,绿草萋萋,到如今真是快找不到北了。于是,从那次回来之后,我也一直比较关注微软在中国的一些消息,比如微软亚洲研究院的最新动向,微软亚洲工程院的成立等等。

2005年10月份左右,微软亚洲研究院宣布成立搜索技术中心,时任该中心负责人的刘激扬总监当时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第一时间通报给了微软华人联合会,鼓励在总部工作的华人能够回来共同为微软在中国的事业一起奋斗。虽然我在总部的时候就已经认识了刘激扬,但是看他发出此信,也顿时没有把曾经在总部工作过的他联系起来,于是我就写信表示问候并进一步咨询他正在筹建的搜索技术中心的事宜,他也随即关切地问我有没有回国工作的意愿。

第33节:迟早要回来一趟(2)

其实,在美国生活了将近十年之后,作为中国人,我和妻子都想回去一趟,不管能呆上多久,因为中国是我们出生成长的真正的家 。而对我们三个在美国出生的孩子来说,去中国应该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值得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决定,我和家人花了三个月来慎重考虑,因为回到中国后,环境、医疗、交通、教育、气候等等因素都是现实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面对着中国有目共睹的良好机遇, 从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回到中国无疑是一个突破职业天花板的绝佳机会。另外我们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一家人不要分开。于是, 2006年的春节,我的夫人单枪匹马地回到北京做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回国体察,她亲身感受之后的决定也直接影响了我们下一步的决策。“回国也是蛮好的!”,当她说出这么一句评价之后,回国就成了我们全家的一个既定目标。

决定一旦做了,这之后种种繁复的举家迁移之类的事就都是程序上一件件可以克服的事情了。2006年4月11日,就在我女儿八岁生日那天,我正式加入了搜索技术中心,开始了我在中国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在搜索技术中心工作的这两年来,对我是个很大的锻炼,除了增长项目管理的经验,性格上也有些转变。比如说我觉得自己更加主动了,以前可能会把一些看法自己留着,老觉得事不关己则可以高高挂起,而现在则更愿意把相关的事情放在一起考虑, 有了想法也积极和大家分享。另外,随着工作角色的转变,我需要自己做更多的决定。作为开发经理,最大的不同就是你要从具体的做项目转变成管理团队去做项目,需要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去完成任务,并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并驱动组员根据项目规定的进度如期完成各自的任务。与此同时,工作的范畴和方法与以前就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不仅需要从团队长远发展考虑,想方设法地去与不同部门沟通去挖掘和协作项目 ,而且要从更大局的立场出发为项目的应承与否做决定。还有一点跟以前在总部带项目团队不同,那时一个组里不同资历和经验水平的人都有,团队建设和角色搭配上都比较均衡和成熟,但是在搜索技术中心,因为她刚组建不久,所以团队中大多数是年轻的新人,我需要花很多精力用于培养和训练他们更快速地适应开发环境和项目流程上。

因此,我在刚开始阶段的主要精力是带领这些刚毕业的学生进入角色——可能有些员工是抱着做研究的兴趣来搜索技术中心的,但是当他们了解到这是一个产品组的时候,发现与期望值有差距了,如何鼓励他们在充满创新的软件开发环境里安心做事,是一件非常棘手而且必需要解决的事情。回想我自己进入微软的动力,其中一点就是因为微软是最大的软件公司,毫无疑问想搞软件就要来微软。到今天还是如此,从操作系统到办公软件,从数据库到开发环境,从软件开发流程到前沿技术探秘,在微软都能够亲耳听到第一手的资料 ,亲身体会到软件行业的发展,亲眼看到自己在职业生涯上的装备空间。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重要的呢?

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我经常鼓励我们的员工,这是一条漫长的路,要相信微软凭借着坚实的工程基础和雄厚实力,我们可以在中国一边学习一边出成果。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搜索技术中心在短短的两年之内就建立了相当完备的技术团队,而且有许多可圈可点的成就。仅我们的团队就成就了几件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建立了中国的数据中心并显著提高了搜索速度;我们与相关的商务伙伴合作把我们的搜索推向中国的用户;我们实现了针对中国市场的本地搜索并与地图业务整合;我们还推出了移动搜索在中国市场的第一版。搜索技术中心的其他团队也有非常优秀的成果,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几年当我们的团队日渐成熟的时候,我们将在中国市场,乃至亚洲市场,甚至全球市场的搜索领域都可以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健康而有朝气的环境。能够赶上在21世纪之初的中国,回到这片我眷恋的土地,一同在经济腾飞与科技发展的大时代中释放自己的能量,是一件特别让我感到激动而自豪的事情。我希望自己在搜索技术中心所做的这些工作,能真正服务到真正的用户,就象您这样的读者。我知道只有这样才不辱自己回国时的使命。



作者介绍:

谢育涛,湖北潜江人,现任搜索技术中心开发经理。1988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计算机软件专业,1993年入中国科学院软件所读研,1996年获硕士学位后赴美国北卡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99年放弃博士学位并就职于微软公司至今。他先后在微软总部的SharePoint Portal Server和Performance Point Server这两个产品组工作。2006年4月携全家回国,正式加入搜索技术中心 。他每天下班后最喜欢做的事是陪家人,并在三个孩子睡觉前为他们祝福。